
鲍劲松,2011-2015年在我院工程系工程管理专业学习,湖南海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。在直播行业风云变幻、竞争激烈的背景下,他带领企业稳健运营八年,不仅成为地方行业的“新标杆”,更在企业内部营造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——八年间促成四对员工姻缘,助力二十余名员工安家置业,展现出创业者难得的温度与担当。
他的成长轨迹,并非一路坦途,而是一部在实干中探索、在挫折中觉醒、在坚守中重生的创业实录,深刻体现了南湖学子“不惧挑战、敢闯能创”的奋斗精神。

大学期间,鲍劲松便展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与创业热情。担任班长、系文体部长以及系学生会主席的经历,使他早早熟悉团队管理、资源整合与多方协调,为其日后创业打下坚实基础。与此同时,他连续三次在校尝试创业,先后运营“红领巾自行车行”“红领巾外卖店”以及“光明牛奶校园代理”等项目。这些实践虽规模有限,却涵盖市场洞察、成本控制、运营推广等完整环节,成为他商业能力的早期“练兵场”。
2015年毕业后,鲍劲松曾按专业方向成为一名施工员。然而工地生活的单调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职业方向。在接触新兴的直播行业后,他敏锐意识到这一领域与自身擅长的“管人”与“激发创造力”高度契合。为深入理解行业,他先以主播身份实践两个月,随后赴长沙某直播公司担任运营岗位半年,系统学习行业运作模式。2017年,他返回家乡常德,创立海达传媒。公司取名“海达”,寓意“海纳百川、达通四海”,寄托了他汇聚人才、共谋发展的远大志向。

回顾公司八年发展,海达传媒先后经历了从PC端传统平台到手机端全民直播,再到如今主推的团播业务。鲍劲松指出,公司始终坚持“跟随行业发展脚步,及时调整战略方向,抓热点追热度,与大环境齐头并进”;在主播培养上,公司进行“精细化运营”,从细节入手,不断提升主播的专业素养与内容质量。
而在内部管理上,海达传媒倡导“弹性人性化”管理,注重员工关怀与企业温度。除了为所有员工缴纳五险一金,公司还在端午、中秋等节日发放定制礼盒、为员工安排生日福利、每年举办盛大的年会活动等。鲍劲松认为,这些“软实力”构建了员工与企业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,使海达的固定员工流失率极低,绝大多数员工已在公司服务多年。
作为年轻从业者聚集的新型企业,海达传媒也受到市委社会工作部的关注,并对其党建工作进行调研。鲍劲松认为,党建工作的核心是思想工作,在直播这类新兴行业中尤为重要。“当代年轻人更应该牢记使命,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。”在日益规范的监管环境下,他坚持“合法合规是底线”,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内容与模式的创新,力求在规范中谋发展,在创新中守底线。

2019至2022年,是鲍劲松创业历程中的关键转折期。早期的快速成功让他一度陷入自我膨胀,生活方式的浮夸与跨行业投资的盲目,导致多次投资失败。2021年仓促转型直播带货更是遭遇重创,几乎耗尽前期积累。
他坦言:“人只能挣到自己认知之内的钱,也只能承载认知之内的财富。”这段经历让他与管理团队深刻反思,最终选择回归初心,深耕细分赛道,不再盲目扩张,而是“把所有有限的精力都放在我们擅长的领域,并把它做到极致”。2022年,成为父亲后,家庭责任让他更加沉稳,坚定了“二次创业”的决心。
二次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,但此时的鲍劲松已褪去浮躁,展现出更强的沉稳与韧性。他认为,支撑其重新站起来的,正是大学时期锤炼出的综合能力——沟通、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,这些“软实力”在实际创业中远比单纯的专业知识更为关键。他深切体会到,社会更需要能快速适应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,因此,他寄语学弟学妹:“大学是与社会接轨最好的实践地。不要只埋头读书,更要勇敢地投身各种实践,去锻炼你为人处世的情商和逆商。这些才是你未来行走社会的硬实力。”
如今,海达传媒已重回发展正轨,成为常德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直播机构。在鲍劲松看来,直播行业前景广阔,尤其在人们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,行业本质是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和情感陪伴。随着行业监管趋严、市场对主播素质要求提高,他相信这对于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是重大利好。未来,他将带领团队继续坚守“有温度、有价值”的运营理念,致力于成为直播行业中兼具专业水准与人文关怀的坚守者。

从校园中的“红领巾”创业者到行业的“新标杆”,鲍劲松的八年创业历程跌宕起伏。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缩影,也是南湖学院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,其经历印证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:所有成功与失败,都是滋养未来的土壤;唯有不惧挑战、脚踏实地者,方能最终抵达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。
